
Project ZERO|首部曲
《Project ZERO | 首部曲》是一場跨越身體、文化與科技的藝術實驗,藉由舞蹈、音樂與新媒體藝術的結合,打造出獨特的沈浸式體驗。觀眾不再只是單純的觀看者,而是被引領進入一段關於「追尋」的旅程,在多重感官的現場氛圍中,與作品展開深層對話。並在這場藝術與科技交織的追尋與體驗中,重新思考數位時代裡身體與意識的保存,如何透過創新的形式和技術,找到新的存在方式與永恆的迴響,甚至是逐步發展的創作契機。
東西方的身體,AI與科技語境中的融合再構
作品以傳奇已故舞者蕭賀文為藥引,讓賀文東西融合的身體語彙成為計畫的重心。作品中可見經典且獨屬於舞者的身體元素,不論是手部線條的延展、呼吸與步伐的韻律,或是身體轉折與定格等之能量,都將被解構與建構,再次組合成新的藝術語言,並在未來透過 AI 生成的方式,展開新的樣貌與姿態。這些元素不僅僅是舞蹈動作的呈現,更是一種文化符碼的再現,將東西方的身體個性,放置在新的美學脈絡中,與科技語境裡持續融合與展現張力。
在舞蹈動作的延伸之中,AI 動作生成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,成為舞蹈語彙的共創者。透過動作捕捉(motion capture)與 AI 模型(如 motion diffusion)訓練,原始的身體舞蹈被轉化為數位資料,進而生成全新的動作組合。這樣的「再演繹」突破了人類身體的物理極限,讓舞蹈可以展現多重層次的「未來性身體」。AI 在這裡不只是模仿,而是一種創造新的觀看角度,並引發對「數位身體」、「數據永生」的哲學思辨,成為科技與藝術共同書寫的全新舞蹈語彙。


詩意與頻譜之間:南管與電子音樂的文化轉譯
聲音場域,是此作品的另一個靈魂。南管音樂與電子音樂的跨界結合,形成跨時代的對話。南管所蘊含的詩意與細膩聲腔、深具歷史感與東方詩意的音樂形式,將之與電子音樂並置,與其低頻、合成波、粒子聲場相互碰撞,產生意想不到的感官震盪。當兩者交織之時,不只是場音樂實驗,而是一種文化轉譯,讓傳統聲音在未來語境中重生,賦予傳統音樂新的生命,也讓觀眾在沉浸的聲音環境中,感受到文化的流動與再生,構築出一個跨時空的聽覺場域與全新的感官體驗。

從零出發,以身體為起點,AI演算為敘事的旅程
《Project ZERO | 首部曲》不只是單一的表演,而是一場多層次的新媒體藝術探索,以數據為敘述文本,探究生命消亡與科技發展之間的關係。作品結合了身體的文化符碼、AI 的演算潛能,以及聲音的跨界融合,開啟了一種屬於當代的文化再繹。一個從零出發的旅程,透過藝術實驗,尋找人類身體與科技共存的新關係,並在觀眾的感知中,逐步進化為一種嶄新的生活與美學方式。





